集中社会智慧资源 搭建供需合作平台

  • 回到顶部
  • 13756107588
  • QQ客服
  • 微信二维码

BOLIAN

博联代写

  代写书信,顾名思义就是帮他人写书信。代写书信通常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自己不便于亲笔写,所以让他人代劳;另一种则是自己不认识字无法写信,没办法才让有文化的专业人员代写,后者占代写书信者更多。据史书记载,代写书信发源于北宋时期,但代写书信的巅峰时期是在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后,后来,电报、电话普及,代写书信成了冷门。目前,从事该行业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。


  看到生意红火“跳槽”
  如今,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,拥有一方小小的手机就能广闻天下事,网络通信的普及,使得我们大多数人抛弃了用硬笔写信这一最原始的联络方式,现代人习惯用打电话、发短信、发电子邮件,以及微信、微博等更便捷的手段,来实现信息的传递,往往是事件的真相还未被官方所证实,网友已经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率先发在了网上,无论消息是否确凿,大家都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认知,跟过去的鸿雁传书相比,现在人获得新信息的速度好似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。
  前不久,记者想起自己在上高中时经常去邮局的情形:因经常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,时而会有丁点儿的稿费进账,每次去邮局取稿费,总会在邮局门口两侧瞥见端坐着的几个代写书信的老者。那几位老者,或戴老花镜,或精心地研究着写书信的方式。近日,在热心读者的推荐下,记者在沈丘县采访到了已经“退役”、但坚守20多年的书信代写者——蒋林成老先生。采访时,记者发现,蒋林成虽然已经70多岁了,但谈起自己对代写书信的感情来,他思路清晰、滔滔不绝,很是怀念他那段“如火如荼”的岁月。
  “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有企业的通讯员,在工厂里负责收发报纸杂志,所以每天上班后都到邮局去取报纸杂志和信件,渐渐地就和邮局门前的书信代写者交上了朋友。我患上类风湿病以后,单位里准许因病内退,我就加入了书信代写者的队伍。”蒋林成说,“书信代写就像现在的律师,名气小了没人找你,顾客都是找那些自己熟悉的写手,因此,初开始干,我只是那些资深代写者在忙不开时的替代者。”谈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情景,蒋林成显得很沮丧。“因为我还不了解这个行当里面的‘道道’。之后,我通过观察才知道,干书信代写这行,人们不在乎你学问的高低,在乎的是你硬笔书法的水平,以及能有用俗话和百姓语言高度概括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有化干戈为玉帛的行文方式。掌握了这些‘道道’后,我的生意逐渐地好了起来,起初每天能接到三五个代写,后来发展到顾客排队的程度。”

 


  既得收入又帮人做好事
  “在以前,替人写信是帮助彼此间相互交流信息。对有文化的人,写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,而对于目不识丁的文盲,写封信把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自己的想法告诉出远门的对方,却比登天还难。”蒋林成说,“自己虽然是个书信代写者,但良知告诉我这是在为人做好事、做善事,是为人在修桥铺路。”
  蒋林成说,行行都有利弊。早期从事这行的,用毛笔者居多,后来自来水笔普及,才出现用钢笔替人写信的。代写方式分两种,一种客户具备口头表达能力,由他们口述,代笔者一句不误地照录;另一种客户基本不具备准确叙事能力,他们唠叨出想要传达的意思,组织文字全凭代写书信者的“捉刀”。代写书信者喜欢套用那种半文不白的谦辞,如开头是“敬启者,见字如面;某某大人,见信如拜……”结尾则是“余容后禀,善自珍摄;词不达意,余容后续”等,千篇一律,每封信都用得上。有人来要求写信,一般先递上一个信封,那上面有来信人的地址,里面有来信的内容。代写者先抽出信纸来认真地看一遍,然后由来人自述回信的内容。按照主顾的要求一般写好书信后,代写者会抑扬顿挫地按照主顾的口气地读一遍,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,直到来人满意为止。写好信封,贴好邮票,就可以投进邮筒了。代写一封信,视内容长短收取两角或三角钱,后来涨到八角或一元钱。很长一段时间,国内平信的邮资是八分钱,后来涨到两角钱,替人写一封信,扣除信纸信封等成本之后的实际收益很少。后来,随着全民文化水平提高,文盲越来越少。上世纪90年代初,代写书信者的队伍开始缩水。
      蒋林成说, 改革开放后,不少农村人外出打工,代写书信又增加了新的服务内容,什么申请、诉状、离婚协议等都写。为了写出一份正规的协议或者申请,他的桌边总放着一些有关法律的书籍。后来,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,开始有了电话、手机,联系越来越方便了。与电话比起来,信件存在的缺陷也就越来越突出。现在,电脑普及了,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更方便地联系,比如QQ,不但能直接对话,而且装上视频还可以直接面对面沟通,谁还会再依靠纸质的信件呢。因此生意越来越少,这个行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渐渐地销声匿迹了。


      来源:周口晚报 记者:朱保彰

代写书信:妙笔生花力求两地沟通

2014年5月27日 19:00:00
0
收藏